往年基金會的「國際園丁計畫」都是以名人代言,但2016年卻是以一位來自菲律賓的素人擔任代言人。「拉爵」為本會菲律賓分會(以下簡稱NCFP)的唇顎裂患者,2016年基金會特別推出以拉爵為真人真事的腳本,邀請拉爵擔綱演出微電影「我的名字叫拉爵」,希望藉此使更多人體會海外唇顎裂患者所遭遇的困境。

編者第一次得知拉爵信息是看到NCFP臉書上的一篇PO文。文章連結封面是一張有陽光般笑容的大男孩,實在很難看出這大男孩經歷了四次唇顎裂修補手術。然而,更讓我驚訝的是文章內文那斗大的一行字「我希望死了一了百了,這樣比痛苦地活在被社會拒絕下來得好。」我實在好奇,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他說出這般負面的言詞。

擁有陽光般笑容的素人拉爵,是本會2016年國際園丁代言人

拉爵出生於賓鬆斯(Vinzons, Camarines Norte)的小漁村,從小便跟著父親在漁港工作;大學時,會利用課餘時間充當三輪車駕駛,貼補家用,是位相當純樸認真的大男孩。拉爵一生中經歷四手術。第一次在五歲時,參加了某唇顎裂義診團在阿爾拜省舉辦的義診活動,在那次義診中,動了唇裂和顎裂手術。修補後的顎裂傷口產生瘺管(Fistula),因此在2007年10月02日,進行了第二次顎裂修補手術,這次手術是NCFP的賽尼亞醫師操刀。手術進行得相當順利,但說話依然有困難。經過NCFP的語言治療師診斷出為顎咽閉合不全,所以在2008年5月8日,做了第三次修補手術。2009年4月22日,羅慧夫醫師和NCFP團隊有班尼醫師、葛蘭蒂醫師及賽尼亞醫師聯手合作,為拉爵執行唇鼻重建手術。

「與其他先天性疾病相比,唇顎裂是較好治癒的;若及早處理,是可以恢復得與常人無異。不像我,錯過了黃金時期治療時間。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在NCFP服務的七年中,遇到許多和我類似狀況的患者,因為及時治療,恢復狀況都相當良好。我也不曉得我第一次手術為何失敗,但我知道唇顎裂治療不是一次性,必須透過長期的追蹤。」拉爵分享,他因此明白像NCF這種以成立醫療團隊為目的和一次性義診活動,兩個服務方案的差別為何。後者,醫療團隊多數是為了完成單次性的義診為目的,醫療團到了目的地,動完手術就走人,很少有所謂的後續追蹤。拉爵提到自己在NCFP服務將近十年過程中,遇到許多和他情況類似的患者,因為及時治療,恢復狀況都相當良好。

開始接納自己後的拉爵,重拾自由、快樂的生活

開始接納自己後的拉爵,重拾自由、快樂的生活,也透過馬拉松、鐵人三項等體育競賽教育社會大眾對於唇顎裂的認知,倡導完善序列治療的重要性。2017年八月,拉爵參加菲律賓微笑列車在宿霧(Cebu)舉辦的鐵人三項活動。因而,被菲律賓GMA新聞電視台的某位製作人發掘。鐵人三項活動結束後幾天,製作人主動聯繫拉爵,表示對他的背景很感興趣,希望能安排面談。面談過程中決定將他的故事拍攝成連續劇;很快地,節目也順利地在當地電視台上映。故事講述拉爵這一生的主要三個人生慘痛經歷;還有,「遇見愛」後人生如何翻轉。

欲知詳情,下集分曉喔~!!

 

請支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國際園丁計畫,幫助更多唇顎裂患者的生命,有改變的可能。

捐款方式↘http://www.nncf.org/support/payment


當拉爵遇見愛(下)連結:

http://ncf2010.pixnet.net/blog/post/66427407-%E7%95%B6%E6%8B%89%E7%88%B5%E9%81%87%E8%A6%8B%E6%84%9B(%E4%B8%8B)

arrow
arrow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