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時生了場重病,在醫院急救,治療了兩個月,也許那時我就注定要當醫師了吧。」曾經面對生死存亡的Timur,來自俄羅斯,是位颌面外科醫師。「但我是一直到13歲才確定要走醫師這條路。」當時搶救Timur醫師的醫院,正是他現在的服務醫院,Republican Clinical Hospital。「我選擇在Republican Clinical Hospital服務,原因之一是我在這裡救活的。」

Timur醫師進一步分享,在俄國當醫師雖然競爭激烈,其實薪水並不高。「我如果沒有當醫師,可能就跟隨爸爸腳步,當警探去了。這一路走來都要感謝我的爸媽在精神和經濟上支持。」面對如此大的競爭壓力,Timur醫師是否有想過要放棄呢?「我不常在情緒上感受到壓力,或許因我是位運動員的關係吧!我以前是拳擊手,所謂『鐵的紀律』練就我堅韌的品格。」

俄羅斯外科Timur

體格健壯的Timur醫師,從醫前是位拳擊手。

提到來台灣緣由,「我們醫院僅有四位颌面外科醫師,過去幾年,每年要服務的患者有900位之多,各個年齡層都有,面對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下,治療品質可想而知。也因為繁重的工作壓力,我們其實沒有辦法很好的專精在唇顎裂治療上。碰巧,我認識一位蒙古外科醫師Ayanga,他是基金會的種子外科醫師,引介我到台灣長庚接受訓練,這一來還真讓我大開眼界。」

「和長庚督導羅綸洲醫師,在手術室內肩並肩一起研究唇顎裂治療,是我最大的榮幸。台灣醫療著重人道關懷、醫病關係,下至實習生、上至醫院高層長官、患者、患者家長,我看見的是『有溫度的互動』。無論在醫療的軟體或硬體,俄國有太多需要和台灣學習」。撇除醫院生活,Timur醫師覺得台灣和俄國最大的差異。醫師的回答竟是「台灣和俄國雖然在同一個星球但好像活在不同的兩個世界。兩個國家截然不同。以前只有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真正來到台灣,發現台灣真是個美麗的國家,我喜歡逛些歷史文化景點,特別是故宮。台灣人看起來都好開心、自由;相反的,俄國人很情緒化(moody)、保守。」

俄羅斯外科Timur_左一

Timur醫師(左一)與長庚督導羅綸洲醫師(左二)、他國外籍代訓醫師合影。

訪問尾聲,Timur醫師不忘再謝謝基金會提供受訓機會,「我心中有太多目標想完成,軟體我已經學到了,接下來就是硬體的問題了。這不是一蹴可成的,但我相信心中藍圖會有一步步實現的可能」。未來的挑戰雖大也充滿不確定,但在戰鬥民族兼拳擊手的Timur醫師心中,可能已盤算好了作戰計畫。加油喔,拳擊手醫師Timur!

參與2018長庚論壇

Timur醫師於2018長庚論壇看板前留影。

arrow
arrow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