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最喜歡的是繪畫」。Ivy醫師是名耳鼻喉科醫師,來自菲律賓北部的碧瑤綜合醫院。「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小時候夢想要當一位建築師。也想過要當插畫家,只要這個職業跟繪畫相關就好」。

Ivy醫師分享,其實當醫師是母親從小的志願。無奈她原生家庭經濟並不允許,因此母親一直期許自己和妹妹能幫她圓夢。果真,自己和妹妹沒讓母親失望,Ivy和妹妹現在都是醫師。「我後來想想,我是耳鼻喉科醫師,又來台灣接受整形外科的培訓,也都和繪畫相關。修補殘缺的臉,同時重建身心,應該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吧。」

Ivy醫師服務的菲律賓碧瑤綜合醫院,為該地區主要的唇顎裂患者轉診醫院,該院計畫在2021年成立顱顏中心。碧瑤綜合醫院附近的醫療機構,包括醫院和診所,大部分醫療人員缺乏唇顎裂專業知識,加上設備簡陋;因此,唇顎裂患者都會被轉到碧瑤綜合醫院。

WhatsApp Image 2019-11-26 at 18.34.40

Ivy醫師認為修補殘缺的臉,同時重建身心,是藝術最高境界。

「在菲律賓,多數唇顎裂及小耳症患者來自低收入戶家庭,少部分是山地原住民。他們社經地位偏低導致資訊不足,患者及家人不曉得唇顎裂或小耳症是可治癒的」。Ivy醫師雖為耳鼻喉科醫師出身,但過去接受的培訓及臨床上所遇到的唇顎裂及小耳患者,燃起她對顱顏手術的興趣。

「菲律賓有太多唇顎裂及小耳患者等待修補,現實是專業唇顎裂外科醫師屈指可數。據我所知,菲律賓北部接受正式培訓的小耳症外科醫師僅一位,面對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我願意跳出來學習。學成後,不僅可以回國幫助患者,也可以成為老師,培訓更多外科醫師。」Ivy醫師期許結訓後,能將在台所學傳遞給服務醫院的同事;並且連結菲律賓醫療人員,辦理相關醫學研討會,成立學術網絡。

來台最大的文化衝擊除了語言,就是長庚督導的無私奉獻。「我不敢相信,督導們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在實習醫師,還有代訓醫師身上,他們的教導與陪伴不僅限於手術室、門診,還陪我們討論相關的研究、開會等。督導們傾囊相授,就為讓我們學會釣魚。」

Ivy醫師分享最期待每週二早上7:30在桃園長庚的晨會,即便林口冬日清晨寒風刺骨,她依然起個大早,精神抖擻準時參加會議。「每次晨會的交流都讓我感到期待,各方面都能日益精進。」

IMG_1363

Ivy醫師(圖中)和基金會種子醫師合影

Ivy醫師的分享,讓我想起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40年前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看到許多唇顎裂患者未受到完善醫療照護。看著這群被社會輕看的患者,非唇顎裂專業的羅慧夫醫師毅然決然地回美國,兩年內學得唇顎裂手術,並來到台灣,造福台灣唇顎裂患者。Ivy醫師在台灣若能學有所成,除了能將技術帶回國,修補更多不完美的臉孔,同時也將羅慧夫醫師愛的種子,在菲律賓播種,藉著更多醫師的養成,讓羅慧夫醫師的愛能夠在菲律賓成長、茁壯。

 

 

arrow
arrow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