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培訓醫療人員計畫自 2002 年開始,已培養上百位外籍醫護人員,除了對台灣領先全球的先天顱顏畸形治療技術傾慕之外,整合式的醫療團隊運作模式更讓種子醫療人員返國後,積極與其他科別人員溝通,期待能成立顱顏中心。

    從 2000 年起,基金會與位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的國家兒童醫院開始合作,協助該院培訓種子醫療人員,及一年一或兩次的義診。持續至今,國家兒童醫院的唇顎裂醫療團隊日趨成熟,於 2005 年年底與本會義診醫療團合作,進行第一次的外省義診服務,與柬埔寨偏遠地區醫院分享其唇顎裂醫療成果,邁入重要里程碑,也證明基金會種子培訓的策略發揮了功效。此外,為因應當地國情及醫療制度差異,更在 2005 年年中,開始合作小型計畫,補助當地貧困患者手術期間生活費、就醫交通費,及醫師手術獎勵金,而 2008 年起增聘的當地社工人員一名,則專心於協助病患之術後追蹤及其他行政事務,使病患得到更好的術後照顧。

    目前接受培訓完成的柬埔寨種子醫療人員共有8名,他們都像是在貧瘠土壤裡灑下的種子,和基金會長年保持聯繫將學習成果反饋給台灣的老師們,近兩年更介紹「學弟妹」至台灣長庚醫院學習。在金邊國家兒童醫院的 KOY CHANDARA 以及 KO PENGLUOT 兩位麻醉科的醫師及護理人員便是在前任種子醫師的介紹下於今年(2016)來到長庚醫院麻醉科展開2個月的學習之旅。

    兩位醫療人員初抵台,便積極詢問醫院裡有哪些科別可以讓他們去見習,甚至晚上若有排刀,他們也主動向科別主管申請,希望能夠在有限的在台時程裡多看、多問、多學一些。看到手術室裡團隊運作方式,兩位醫療人員對台灣醫護人員的高效率以及高壓環境印象深刻,尤其當他們聽到工時長以及生活品質,更是目瞪口呆地問:「請問他們結婚了嗎?家人不會說什麼嗎?」

台灣醫護人員高薪長工時 令人印象深刻

    在柬埔寨,以同樣都是柬籍醫師為例,在公立系統醫療院所工作每月薪資只有由外資設立的國際醫院醫療人員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每天工作 8 小時,週休 1.5 日。問兩位醫護人員願不願意到柬埔寨的國際醫院工作,他們都搖搖頭,因為不分晝夜、大小病都得看、值班密集的工作環境對他們而言太過辛苦。已在金邊國家兒童醫院服務 12 年的 KOY 醫師,他提到,這是他第一來台見習,但在 10 年前也就是 2006 那年他已經來過台灣一次,是參加長庚論壇,屬於學術會議。10 年前訪台只停留一週,卻讓他留下美麗寶島以及醫療人員奮勉戮力,為提升醫療品質、精進自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 10 年後當知道自己有機會到台灣學習時,他立刻就向醫院主管申請而順利成行。

    舊地重遊,在林口長庚醫院地下街裡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KOY 醫師說:「台灣變化好大,街道、景物、醫院環境等,進步快速,但每個人看起來都好忙好累。」較年輕的麻醉科護理人員 KO 則是第一次到台灣,他特別喜歡比較兩國醫療人員的用藥習慣和照顧病人的方式,他認為,藥品的使用其實大同小異,柬埔寨使用歐美製藥也愈來愈普遍,不過照顧病人的方式還需要多學習,因為手術方式不同,術後恢復情況也有差異,患者經常在沒有錢繼續住院的情況下早早就出院,所以回到家後的傷口自我照顧就相當因人而異。KO 希望,可以再多與台灣醫護人員口頭討論並詢問,看他拿著一個小筆記本,埋頭抄寫在台灣的所見所聞,待返國之時必定收穫豐滿。

IMG_20160616_161022_HDR.jpg

(左)KOY CHANDARA 醫師已是第二次來台,他感受到台灣這十年間的醫療環境改變很大。
(右)KO PENGLUOT 是麻醉科護理人員,學習求知欲很高,經常拿著筆記本抄寫所見所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