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師故事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用為我訂飯店,我直接睡機場就好了!」

睡機場?!我有沒有聽錯?!「可是,醫師您抵達台灣桃園機場時間才晚上9:30,搭計程車到林口很方便的!」信息另一端的我,急忙解釋。

「不用了!我喜歡冒險,睡機場沒什麼大不了,這就是我,妳會漸漸習慣我的。」說完,還留下幾個「哈哈哈」大笑給我;這就是咱們印尼籍種子外科醫師Umu的奔放俠女性格。

文章標籤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合作組/金佳澤

 

如果大家還記得六個月前,向各位介紹的越南種子醫師─董醫師。他在上個月底完成6個月的結訓!而董醫師在自己的臉書上寫了一篇真摯、感性的文章,感激在台灣的一切學習與收獲,最真誠的告白。

  我發現自己並不是一個能離家很長一段時間的人。對某些人而言,六個月僅是個短暫的時間;對我來說,六個月是以秒為計算的時間單位,是比15552000秒還要長的時間。初抵台灣時,根本無法想像我要如何在沒有太太、女兒和父母的情況下,獨自在異鄉生活六個月。

  在台灣,多數的時間都待在手術室裏學習,它使我忘卻了時間的流逝,也是抑制我想家的救命丹。很有福氣地,我的督導是位相當有經驗的教授─羅綸洲醫師。我常用一個有趣的比喻形容我在手術室的經驗,它好比我讀完一本小說後,再實際看電影詮釋般如栩如生。督導羅綸洲醫師的醫術高超,每回跟在他身旁觀摩學習,總覺得源源不絕地知識湧入腦子裏。羅醫師也會相當仁慈、有耐心地解釋每個細節;漸漸地,自己的專業技術愈加純全成熟。

1505056_10200513868044271_1796910785_n  

▲董醫師(後排右四)及長庚督導羅綸洲醫師(後排右三),
和其他外籍醫師醫師合影。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金會最近收到一份驚喜的禮物!上個月底,基金會接到我們的中國種子醫師─吳軍醫師的感謝信。吳軍醫師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在口腔正畸科擔任副主任醫師。2008年時成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種子醫師,在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學習術前矯正治療。同年,該院另一位外科主治醫師亦獲基金會補助赴台進修。吳軍醫師非常感謝基金會和長庚醫院的培訓,讓上海九院的醫師們回國之後,在唇顎裂治療上都有很大的進步,造福非常多顱顏患者。以下是吳醫師的信件內容:

 

 

    dsc09139  

    ▲基金會2013蒙古義診,台灣團隊合照。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同仁:

你們好!我是吳軍。

首先,非常感謝顱顏基金會提供種子醫生學習機會,使得大陸醫師有機會到臺灣進修學習。在唇齶裂畸形患者的治療方面,我學習到了非常有用的知識。臨床工作上,對病人有很大的幫助,回大陸之後,在唇齶裂的治療方面展開了積極的探索,努力嘗試進行更多方面的唇齶裂患者的全面的治療。我院(上海人民第九醫院)的唇齶裂治療小組可以完成較為複雜的唇齶裂序列治療。有越來越多的唇齶裂患者得到救治,每一個唇齶裂患者治療後都得到較為滿意的治療結果,認為治療使他()們的生活品質得到明顯的提升!這一切都來源於基金會所提供的種子學員的學習機會。為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期待能有更多醫師,獲得種子醫師學習的機會。我們也希望通過其他管道再獲得進修的機會,再次感謝基金會的所有捐助者和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所做的一切!

祝:平安喜樂!

吳軍         

 

收到吳軍醫師的信,除了開心和感動,更激勵基金會持續推動種子醫師的培訓計畫。到2013年8月底為止,基金會已經培訓了132位海外種子醫師,橫跨17個國家、30多家醫院,並且包含外科、麻醉科、矯正牙科、語言治療、護理和社工等,讓種子醫師們能夠以團隊治療的模式,提供當地病患最好的照顧。我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種子醫師加入,讓更多發展中國家的病患能夠接受更好的治療。

 

 dsc09135    

 ▲基金會2013蒙古義診分享茶會,一顱顏患兒接受手術後的開心模樣。

 

謝謝每位種子醫師的參與和鼓勵,願世上更多顱顏孩子的笑顏能因你們的愛而更加燦爛!愛成全他們的生命,愛能彌補一切!

 

 

※「海外種子醫療人員培訓計畫」http://www.nncf.org/international/seeds

※請支持我們:http://www.nncf.org/civicrm/contribute/transact?reset=1&id=2

 

文章標籤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長庚顱顏齒顎矯正邱鈺婷醫師 

  古義診這幾天下來,我對這邊矯正牙科醫師配合外科作唇顎裂暨顱顏畸形治療方面的觀察是, 曾經在長庚受訓的Dr. Erdenesaikhan 已能開始利用在長庚顱顏齒顎矯正牙科所學習到的Nasoalveolar Molding Technique (NAM) 來對剛出生的患者作唇鼻的塑型, 縮小裂縫寬度以簡化外科醫師作唇鼻修復時的困難度,得到較佳的手術後外觀. 這邊的矯正牙科人員配置由兩位矯正醫師, Dr. Erdenesaikhan 與 Dr. Munkhzul 及一位矯正技工所組成(Fig. 1, Fig. 2), Dr. Munkhzul雖然未至長庚受訓, 但在Dr. Erdenesaikhan 的教導之下也開始學習使用 NAM的治療方法. 本次Cleft Mission中接受手術的一位完全性雙側唇顎裂患者, 即是在她的治療告一段落之後接受手術.(Fig. 3-6) 義診期間, 待在矯正科門診, 幫著他們也看一些病患給予治療上的意見並作討論, 我相信這種即時的交流對於互相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001  

Fig. 1 矯正技工()與曾至長庚受訓的Dr. Erdenesaikhan () 與筆者合照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 this seed practitioner training program, we may get something important to serve peoples of our country, not only the surgical skills bu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spirit: patient first, hard working, team working and be the best.”

從這個種子醫療人員培訓計畫,我們得以獲得幫助我們自己國家人民的重要關鍵,不只是外科技術,還有最重要的精神─病人至上、勤奮不懈、團隊合作及做到最好。

 Kristaninta Bangun,印尼,200711月至20087月,小耳症及唇顎裂外科手術

  Krista

 ▲圖為印尼種子醫師Kristaninta Bangun及其家人在中正紀念堂的大合照。

哈羅,大家好,首先容我先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Krista,印尼雅加達的整型外科醫師。很高興有機會在長庚醫院顱顏中心見習,並且很感謝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見習期間獎學金。我在顱顏中心見習九個月,另外三個月在顯微手術見習。

我的家人也與我一起來台灣:我的妻子Novy與我們三名子女,分別是九歲的Binar、七歲的Gilang與三歲的Tiara。在台灣的這段時間,我們住在林口長庚醫院的醫護社區,那是個非常方便的地方。社區裡有許多給兒童玩的公園,我的小孩們很開心。目前我們住在社區一棟十二樓的公寓;在印尼,很少人住在公寓,尤其是這麼高的樓層。

我兩個小孩就讀於長庚國小,他們過得很愉快,因為可以認識許多不同語言與文化的小朋友,這對他們來說是很棒的經驗。

至於我的見習,長庚醫院真的是世界上整型外科醫師的天堂。長庚以發表許多國際著名的研究論文而聞名,我想,能夠在長庚醫院學習整型外科真的是所有整外醫師的夢想,而我的夢想成真了。我感到十分幸運有機會來此學習。

在這裡我主要學習的目標是小耳症病患手術治療。小耳症是一種天生外耳廓殘缺的病症,我投入六個月的時間與陳潤茺醫師學習小耳症手術,他是個非常好且親切的老師。除了小耳症之外,我也與幾名大師:陳昱瑞教授、陳國鼎教授與羅綸州教授,學習顱顏異常的治療,如唇腭裂、鼻裂、口腔外科等。

我在長庚醫院學習到最重要的事,就是追求病患最佳利益的專業化。這是羅慧夫醫師所強調的原則:病患優先、努力工作、團隊合作與追求最好,我也看到落實在這裡每個病患的照顧上。有時候我們會開刀開的很晚,我了解那是為了讓病患有最好的手術結果。等我回國後,我將在我的工作上,運用這樣的原則。

我的國家印尼,位於亞洲的東南方,由17,508個島嶼組成,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國家。印尼有2.25億人口,是全球人口數第四大的國家,也是國內回教徒比例佔全球最高的國家。印尼離台灣不遠,從台北到雅加達或巴里島只需搭乘5個小時的飛機。從文化的觀點來看,印尼與台灣有許多相似處,因為在印尼有許多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大陸。印尼大約有300個族群,彼此文化相異已有數百年的時間,且受到印度、阿拉伯、中國、馬來西亞與歐洲文化的影響。

在現今,大約有15萬印尼人在台灣工作,大部分從事家庭幫傭或者企業勞工。其中一半居住在桃園市,距離林口不遠。因此,當我或我的家人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們會到桃園火車站附近,那裡可以找到許多印尼商店或印尼餐廳,一解鄉愁。

這段見習期間,我們經驗許多新鮮事。例如,台灣有四季,但是印尼只有兩季(乾季與雨季),雅加達的氣溫永遠保持在攝氏25-33度。我們第一次在台灣感受冬天的經驗很有趣,當時的氣溫只有5度以下,那是我們這輩子遇到最冷的時候,在那個氣溫下我們簡直無法動彈。

我們很享受這裡的每件事情。每天垃圾車到林口社區的時間在晚上830分,隨著貝多芬「給愛麗絲」的音樂提醒大家收垃圾。似乎每個人一聽到這個音樂就很開心,這是我們在印尼從來沒有感受到的氣氛。當我們返國後,我們應該會很想念這種景況。

我認為台灣是個非常安全且舒適的地方。我就算半夜外出,也從未感覺到犯罪威脅的恐懼,車子也可以放心的停在路邊。另外,人們習慣排隊等公車或等捷運,這在印尼並不常見,我想這一點印尼應該好好跟台灣學習。此外,台灣有方便的大眾交通工具,也不太塞車。在印尼沒有像捷運或高鐵的交通工具,而交通堵塞也十分常見。

我回國後,將在雅加達的Cipto Mangunkusumo醫院工作,該醫院有2,100床,是印尼最大的公立醫院,且是印尼大學的合作醫院。目前醫院正在籌設顱顏中心,雖然尚未完成,但我們期待明年底可以開始提供服務。

我在Cipto Mangunkusumo醫院的主要任務是照顧小耳症的病患,另外還有顱顏缺損的病患。如你們所知,印尼全國只有95名整型外科醫師,而要提供全國2.25億人口來說人力十分不足,假如要達到像台灣一樣的醫療水準的話,我們必須要更努力的工作才行。

最後,我要向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王金英執行長,致上萬分感謝。在我與家人來台期間,提供我們不論是顱顏外科或是文化情誼方面的支持與協助。

Krista and ncf 

▲圖為印尼種子醫師Kristaninta Bangun與基金會工作人員留影。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日的淑芳是穿梭於長庚醫院開刀房的開刀房護士,所謂開刀房護士,就是協助外科醫師進行手術的護士,從針對每個執刀醫師的習慣去準備手術器械、線材,到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有條不紊地一一將所需的器材遞交到醫師的手上,都是開刀房護士的責任。而她所負責的科別就是我們顱顏方面疾病。


    2003年起淑芳第一次參與基金會到柬普寨金邊的義診,至今她已經參與了五次義診,在2007年中她更是我們兩次大陸山西及汕頭義診的領團護士。每次出團前的打包一定少不了她,義診期間她也是確保團員「一個也不能少」的點名隊長。她仗義執言,不囉唆的個性常常讓身邊的人會心跳少一拍,但是進一步瞭解她的個性之後,就會知道她蘊含在內心對患者、對人的愛心和認真服務的態度。

    在本期的基金會會訊中,淑芳為我們寫了一篇她參與上一次山西義診的心情。讓我們從她自己的文字中去認識「義診」對她的意義。


感受、感動和感激~記山西義診行     

作者/ 用愛彌補義診團   隨團護士  袁淑芳


 


        2007年5月28日,準備了兩個月的山西義診終於出發。此次團員有:羅慧夫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國際部專員黃涵。長庚醫療團隊--外科醫師陳國鼎、蕭彥彰、陳瑞鋒,醉醫師陳捷。麻醉護士陳淑芬,外科護士袁淑芳、藍靜宜、邱薇君、蔡淑樺,公視王導、攝影師阿德及部落客江巧文(海豚飛)。


     「義診」這個名詞對很多醫護人員來說其實很陌生,對而言1996進入長庚後,我一直只知道顱顏外科和羅慧夫金會有海外義診活動,但對只是『新進人員』的我來說,暫時和我絕對沒有關係,因為參加的護理人員必須是相當資深,而且義診的人員挑選也必須經過領團的外科醫師首肯才有機會參加。所以當我第一次參與海外醫療是2003年的金邊行,那一次的義診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因為它改變了我對醫療行為的認知,讓我深深體驗到--改變自已並不稀奇,有能力改變別人才有意義。雖然我不是醫師,即便在這整個手術中我只佔一個小小部分,但我真的很榮幸有機會協助外科醫師一起來完成手術。

       為什麼這樣說,難道在台灣協助醫師手術我沒這樣的感覺嗎?其實身為台灣人的我們真的很幸福,姑且不論混亂的政治和令人窒息的生活壓力,台灣的醫療體系真的很不錯,我們有醫術高超的醫師群和最新穎的醫療設備,這對我們來真的是一項很好的福利,但在開發中國家,大部分人連最基本的生病的權利都沒有,生出唇顎裂的孩子只會讓他們不知所措,因為沒錢、沒醫療幫助,唇顎裂的孩子可能一輩子不會有機會接受手術。但今天基金會和長庚的醫師藉由自已的一份力量改變了這樣的困境,那些孩子有機會擁有一張和別的正常小孩一樣的臉,父母也因此平靜他們不安的心,而這樣被期待和被需要是我參與義診團很大的原動力。所以每當有義診活動時,我盡可能的爭取參與,因為每次體驗都不同,每次都讓我很有收穫。


       基金會本著—給他們魚吃,也教他們釣魚的理念從事義診工作,所以每次義診也是我們出去看看海外培訓過的種子醫師,像是柬埔寨的Dr. Vanna和Dr. Vuthy、越南的Dr. Chin、還有山西的南欣榮主任和范文芳護理長,拜訪「老朋友」也是義診時的重要工作之一。

        順帶一提的是醫療方面的準備工作;每次義診,護理人員中會有一位資深人員擔任領隊,其他的則是兩年以上經驗的護理人員,包含外科以及麻醉科護士。義診前準備工作是必須相當小心仔細,外科醫師及基金會和當地醫療機構負責人確定病人數(常常只是參考,因為到當地很有可能會多一些,或因病童生病而少一點),而護理人員則依這些病人的診斷再來準備材料和器械,最重要的是每個外科醫師的小習慣一定要知道,這樣才不會讓他們的手術開的不順手。例如:有位外科醫師的特殊手套一定要記得帶,另外一位自已的器械一定要帶,否則手感變了,刀開不順就不好了。還有要小心別讓行李超重,個人行李切記簡便,到了當地也千萬不要亂吃東西,尤其是冰塊和沒煮過的東西,若生病了影響工作進度就更對不起大家了。

        此次山西義診共有26名病患接受手術,比較特別的小故事有如真實版的「和你在一起」。一名五歲唇裂女童,幼年被一位賣菜的老爹撿到,老爹自己本身也是孤兒,從小只和哥哥相依為命,老爹下了決心不讓孤女受苦,因為他自己苦過所以他懂那滋味,但是老爹的愛人(太太)不懂,在六個月前離家至今未回,剩下老爹和他16歲親生女兒及那孩子。老爹一個月只掙300塊人民幣(約1,200台幣),他的物質生活也許不富裕,但是我相信他的精神生活絕對很充實。

       另外,是一位年紀只有30多歲的修女和兩位10幾歲的小女孩。修女撿回第一個孤兒後,陸續又有人將無助的嬰孩一個一個的丟在她家門前,曾經有一個孩子因為被放在外面太久,就在30幾度的高溫下活活被曬死。就這樣修女們獨力照顧19位因為身體殘缺而被遺棄的孤兒,環境雖然困苦,但是19個孩子卻被修女用愛照顧得很好。但是這次因為小朋友的年齡和健康條件的限制,孤兒院裡六個唇顎裂的院童中只有一個接受手術,甚為遺憾!

        最後一個特別的孩子是窮困的父母為了替唇裂的孩子完成手術,到太原租屋住了一個月,就怕錯過開刀的機會。這孩子只有4個月卻會雙腳站立於父母的手上,可以感覺到他真的是他們手心中的寶。

        醫療無國界~26個病人、26個故事,這些故事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誰也不知道,但出去義診卻能夠真實體會~感受、感動和感激!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6年9月中旬,基金會長庚醫院合辦了一場國際唇顎裂研討會
基金會的努力下,我們整合了美國微笑列車基金會的資源
透過獎助學金的方式,邀請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的醫師來台灣參與這場國際會議
希望能幫助這些國家,學習台灣唇顎裂醫療上的成功經驗

在這場超過34個國家,248位與會者國際唇顎裂研討會
基金會認識了一位遠從非洲烏干達來的白人醫師~Dr. Andrew
而他在非洲奉獻唇顎裂患者的努力與誠意,深深打動了基金會


第一眼看到Dr. Andrew,感覺他是一個標準的英國紳士
在台灣醫師的引見下,當我開始接觸、認識、傾聽他的故事
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對烏干達唇顎裂患者的努力與用心
就這樣,開啟了基金會與他建立的烏干達唇顎裂團隊合作之窗...


這次國際會議裡,他帶著一位年輕的烏干達醫師~ROSE前來學習台灣的經驗
Dr. Andrew對於台灣在唇顎裂醫療的成果印象深刻

當我好奇地詢問Dr. Andrew:當初為什麼想要到非洲烏干達工作?


他娓娓道來他的故事,他說:
他在一個英國的慈善NGO工作,當他到烏干達的時候,看到當地醫療的貧乏
也看到當地有許多唇顎裂、顱顏患者缺乏適當的照顧
雖然他是一個一般外科醫師,但是他很想為當地唇顎裂患者做些什麼
於是他就和太太(麻醉醫師)一起留在當地服務
希望幫烏干達建立一個照顧唇顎裂患者的中心,而他們一直在努力著
自己的孩子也跟當地的孩子一起上學
夫妻兩人也在中心裡服務,同時找尋可以培養的醫療人員
希望慢慢把唇顎裂治療中心建立起來,幫助當地的唇顎裂患者

聽完他的故事,讓我想起羅慧夫醫師台灣服務與奉獻的故事
是不是和Dr. Andrew的故事有幾分神似呢?

Dr. Andrew希望培訓當地的醫師,就像是羅慧夫醫師培育台灣的醫師一般
希望能夠長遠服務當地的患者,這才是服務的紮根,也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這樣的想法跟基金會從事國際合作的理想不謀而合

基金會很樂意幫助Dr. Andrew的團隊,培養他們的唇顎裂醫療知識與技能
基金會也和遠在非洲烏干達Dr. Andrew保持密切的聯繫
希望在2007年能開始彼此的合作,開始培訓烏干達的種子醫療人員

如果您願意幫助基金會Dr. Andrew的團隊
歡迎您來擔任國際園丁認養人
您的捐款將有一部分用於唇顎裂種子醫療人員的培訓
讓來自台灣的愛心,也能在非洲烏干達發芽、茁壯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