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弟今年11歲,有先天性單側唇腭裂,成長有一些些遲緩,所以現在才就讀小學二年級(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大洋鎮蕉樹中心小學)。他從小生長在一個偏遠農村,父親因病早逝,母親重度殘疾而喪失勞動力。因此,甘小弟家就得靠當地政府救濟與親友幫助,才能勉強度日。



右二為甘媽媽;左二為鄰居老伯伯


家境困苦的甘家,沒有餘裕可以讓甘小弟接受唇裂修補手術,加上當地資訊封閉,對唇腭裂的治療知之甚少,沒有管道向外界求助。儘管蕉樹中心小學的師長和同學們,向他伸出溫暖的雙手,接納他,給予他精神上的鼓舞,甚至物質上的協助,但是對他而言,心中仍有無法成為健全正常人的遺憾。


去(2008)年7月,高苑科技大學謝國榮教授在該小學進行拍攝與監督學校整建的工作,發現了衣服破舊、羞澀怕生、躲在孩童群中一角落的甘小弟。謝教授詢問小學老師與校長,為何他沒有被送到醫院去治療?才瞭解蕉樹村或許是因為地處偏僻的緣故,校長、老師與村民似乎並無此一治療觀念,同時也無能為力。


回台後,謝教授不時惦念著甘小弟的情況,進而轉知基金會請求協助。其後,經基金會協調聯繫,甘小弟322日在謝桂林校長與兩位鄰居伯伯的陪同下,千里迢迢,轉搭數趟交通工具(須經整整一天一夜車程),才抵達深圳特區(據悉這也是謝校長第一次到深圳),前往本會合作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就醫。


甘小弟327日接受本會種子醫師鄭蒼尚主任的免費唇腭裂修復手術,手術過程順利,且復原良好。手術後,甘小弟在醫院靜養五天。4月2日重返蕉樹村溫暖的家,受到村民及學校小朋友們夾道熱情歡迎。從這一天起,甘小弟將重起另一段不一樣的人生,也再次印證羅慧夫醫師「用愛彌補」的真諦!



抵達深圳的第一天,甘小弟與陪他到深圳就醫的鄰居伯伯合影



手術後,復原狀況很好唷!甘小弟,恭喜你!



醫生查房中,甘小弟休息中



回到家鄉,同學們: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回家的第一天,謝校長設宴為他慶祝, 很溫馨唷!



可愛的甘小弟說:謝謝您們的愛心,雖然我不認識您們,但是我真的很謝謝您們!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和平聖母醫院的顱顏中心,成立於2003年,至今固定於每週一下午進行免費的顱顏聯合門診,服務項目包含小兒科、整形外科、矯正牙科、一般牙科及語言治療。這是我們第一次親臨現場感受菲律賓顱顏團隊的魅力。當天下午總共來了115名病患,加上陪同的家屬們,坐滿了整個走廊、室內候診間,還有戶外帳棚區。

 

 

【走廊外候診區】

 

 

【診間內候診區】

 

 

【帳棚候診區】

 

 

【現場登記看診項目】

 

        也許生活步調比較緩慢,儘管顱顏中心的門診雖然病患人數眾多,外頭天氣又熱,但醫師們對待家長與病患仍然非常有耐心,像與朋友話家常一樣,氣氛融洽又溫馨的進行問診。

 

 

【種子外科Dr. Bernie】

 

 

【種子外科Dr. Glenda(左)與矯正牙科Dr. Janet(中)--王志成攝】

 

 

【外科Dr. X】

 

        由種子醫師返國建立的和平聖母醫院的顱顏中心,據說是當地第一家施行術前「鼻齒槽塑型術(NAM)」的治療中心,也是現今少數種子醫師返國後能順利運用這項治療的種子團隊。

 

 

【取模】

 

 

【調整位置】

 

 

【成品完成。(旁白:你在看我嗎?)】

 

        除此外,只見種子醫師們人手一台相機,看診前一定先給病患來張特寫,十分認真的留存紀錄,以便執行羅爺爺最念茲在茲的「研究」工作。

 

 

【來,看這邊喔。】

 

 

【來,照過來照過來。】

 

 

【旁白翻譯:羅:拍照一定要照到正面,不然是無效的。B:是,遵命。】

 

        在台灣,術後照顧與衛教都交由居家護理師執行,而在菲律賓現場,我們見到種子醫師Glenda當場示範病患如何傷口按摩,並驗收成果。

 

 

【旁白:阿,嘴巴張開,食指伸進去】

 

 

【旁白:然後大拇指用力按在疤痕上。】

 

 

【旁白:來,該你做一次了。】

 

 

【旁白:嗯,做得很好!】

 

        和平聖母醫院的顱顏中心還有另外一項特色,就是同樣提供免費的語言治療服務。語言治療室其實也是基金會的辦公室,只要房間關起來、牌子一掛,就化身成語言治療室。所以,就語言治療的設備與環境來說有點克難,但憑藉著語言治療師Paolo的專業與創意才華,仍順利地引導病童發音訓練與治療。

 

 

【基金會在顱顏中心的辦公室,也是語言治療室】

 

 

【旁白:來,Paolo叔叔畫圖給妳看喔。】

 

        不時指導種子醫師看診、或檢查病患回診狀況的羅爺爺,在旁穿梭其間也沒有閒著。看到這群認真工作的醫療團隊,還有病患良好的手術結果,相信他老人家內心一定十分欣慰。(待續)

 

 

【旁白:傷口恢復得不錯喔。】

 

 

【爺生問診圖1】

 

 

【爺生問診圖2】

 

 

【旁白:羅:金好,這陣人金降有塊認真做代誌。--王志成攝】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4月份的菲律賓義診,是基金會第52次的義診,也是我們第12次拜訪當地。距離我們第一次踏上菲國(1999年)至今已經十年。至今,菲律賓醫療團隊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專業有活力的團隊,展現在大家面前。     

 

      假如台灣顱顏團隊是羅慧夫醫師的第一個小孩的話,那菲律賓顱顏團隊就是爺爺的第二個小孩了。了不起的是,這12次的義診羅爺爺竟然都全勤!今年已經高齡82歲的他,仍然坐十多個小時的飛機,從美國飛到菲律賓與醫療團會合,想要來看看這個十歲的小孩。

 

 

 【圖1:可愛的羅爺爺,我們歡迎您!--王志成攝】

 

         羅爺爺老當益壯,每天都跟我們這群平均年齡比他小40歲的「年輕人」一起工作,上山下海,在所不惜。第一天我們為了要拍攝「微笑吉普車」【註1】接送病人的畫面,一大早約六點半從飯店出發,剛好是馬尼拉市交通顛峰時間,一路上塞車,到病患家中已經是三個小時以後的事了。

 

 

【圖2:疑,車子怎麼不會動?】

 

 

【圖3:呼,終於到了!】

 

        患者(伊絲拉)是一名1歲左右的唇顎裂的小女孩,之前曾縫補過唇裂。這次義診希望能夠進行腭裂手術。但後來因身體疑似有感染症狀而無法進行。

 

 

【圖4:「大家好,我是負責接送病患門診的微笑吉普車」】

 

 

【圖5:伊絲拉的家】

 

 

【圖6:伊絲拉嬰兒時候】

 

 

【圖7:可愛的伊絲拉--王志成攝】

 

        特別的是,伊絲拉的姨婆(阿嬤的姐姐)也是一名雙側唇裂患者。因此,全家人看到我們的到訪非常的歡迎,也很親切的招呼。

 

 

【圖8:伊絲拉的姨婆--王志成攝】

 

        回程又順便去接其他的病患,等返回和平聖母醫院之時,已接近中午。羅爺爺與我們一行人在醫師休息會議室用餐後,準備進行下午的門診(待續)。

 

        【註1】菲律賓幅員廣大,許多唇腭裂患者因住家距離馬尼拉市很遠,在交通不便之下影響其就醫意願。因此,菲律賓羅慧夫基金會在微笑列車基金會(Smile Train) 經費補助之下,開始提供病患門診接送服務,稱之為「微笑吉普車(Smile Jeep)」服務。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喜可賀!!本會合作醫院「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已於今(2009)年4月成立顱顏中心,以能整合各專科進行團隊治療方式,以落實唇腭裂的序列治療。此中心的成立,相信對治療效果更加顯著,並進一步嘉惠山東地區唇顎裂病患。青島附醫於2003-2007年期間,共有五名醫護人員來台灣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學習(外科2名、牙科2名、語言治療1名),其中1名外科與1名牙科來台兩次,因此完成七人次的陪訓。如今顱顏中心順利成立,對於本會及長庚的督導們不啻是一大鼓勵。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Office in the Philippine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Noordhoff Craniofacial Foundation (NCF) Philippines, Inc. NCF-Taiwan, and the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sponsored the week-long international cleft mission for indigent patients at the Our Lady of Peace Hospital, Barangay San Dionisio, Paranaque. The medical mission which started on April 15 includes check-up and screening of cleft patients for surgery, cleft surgery, dental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speech therapy.



Dr. Samuel Noordhoff, founder of the Foundation, together with the medical team from NCF-Taiwan and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operated on twenty-two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The medical mission culminated with Ambassador Donald C.T. Le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Office in the Philippines, presenting to Dr. Bernard of NCFPI the Rhino-Laryngo Fiberscope don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at a press conference held on April 24.


The rhino-laryngo fiberscope, costing about US$22,000,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the Philippines. The medical instrument comes with a set of rhino laryngo fiberscope, video system, camera head and a video adapter. Rhino-Laryngo is similar to an endoscope that is used to make more effective speech therapy and craniofacial surgery.


NCF Philippines manages Our Lady of Peace Craniofacial Center in Our Lady of Peace Hospital where hundreds of cleft surgeries were done for free since 1993. The NCFPI also aims to contribute in educating the public on cleft condition and its social acceptance, aside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and continuing medical care. It also promotes research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standards of cleft care and craniofacial treatment.


Parents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children are encouraged to visit the Our Lady of Peace Hospital Craniofacial Center for consultation and repair the deficiency. The services are offered for free.


Caption: Amb. Donald C.T. Lee, TECO representative, turned over the Rhino-laryngo fiberscope equipment donation of Taiwan to Dr. Bernard of NCFPI. (Standing from left) Amb. Lee, Dr. M. Samuel Noordhoff, and Dr. Bernard listen as a mission member shows and explains the functions of the rhino-laryngo accessories. The equipment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the Philippines. The instrument is similar to an endoscope used to make more effective speech therapy and craniofacial surgery.


This article is original from the website of Ta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the Philippines. http://www.taiwanembassy.org/PH/ct.asp?xItem=89874&ctNode=4695&mp=272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合「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在馬尼拉的義診,駐菲律賓代表處4月24日捐贈一組鼻咽鏡及語言治療室給馬尼拉和平聖母醫院,使該院成為菲國第一個擁有語言治療設備的顱顏專門機構,這一組語言治療設備價值2萬2000美元,對於評估唇顎裂患童手術後軟顎肌肉復建狀況、協助患童發音恢復正常,相當有幫助。


台灣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用愛彌補」醫療團13人,在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執行長王金英及台灣長庚醫院顱顏中心主任羅綸洲的率領下,4 月19日抵達菲律賓,在合作夥伴馬尼拉天主教和平聖母醫院為20餘名唇顎裂兒童義診,同時也觀察當地種子醫師為這些患童動手術。


這些種子醫生於近10年前赴長庚醫院接受整形、牙齒矯正、語言治療等訓練,返菲後首先於2003年在和平聖母醫院設立了顱顏中心,2008年再發起「微笑列車」計畫,照顧菲律賓貧窮唇顎裂兒童。


配合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仁行善舉,中華民國駐菲代表處也於今天捐贈了一組鼻咽鏡和語言治療專用室給和平聖母醫院顱顏中心。捐贈儀式於該院舉行,駐菲代表李傳通及館員、羅慧夫醫師、醫療團全體成員、菲律賓紅十字會主席高登參議員、菲律賓台商總會副會長洪文源、以及受惠病童和家長,出席了捐贈儀式。


圖片說明:駐菲代表李傳通、「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Dr. M. Samuel Noordhoff與接受唇顎裂手術的兒童合影。


全文及圖片引用自駐菲律賓代表處網站 http://www.taiwanembassy.org/PH/ct.asp?xItem=89014&ctNode=4663&mp=271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費時兩年拍攝、編輯之雙側唇顎裂手術套書(書+DVD):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Primary Lip/Nasal Repair in the B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Operation Syllabus,終於在大家引領期盼下,於去(2008)年十月份「第五屆國際唇顎裂及顱顏手術研討會」上正式亮相。距離前一本單側唇顎裂教學手術套書之出版日期已經間隔十年。這份套書包含69分鐘的影音光碟與74頁的精裝書,內容包括雙側唇裂術前牙科矯正、外科修補手術以及術後護理,呈現長庚醫療團隊在過去30年來針對唇顎裂治療發展出整合性治療模式與成果。據悉,此套書是目前國際上少數整合牙科、外科與護理的唇顎裂治療模式的雙側唇顎裂治療專書,也是少數由單一醫療團隊共同執筆及示範完成之唇顎裂醫療書籍,期待這套治療示範光碟與醫療教學書的出版,對於世界各地唇顎裂治療品質的提升,有所貢獻。
    此套書,十分適合國內外從事顱顏與唇顎裂治療相關醫療人員閱讀使用。有意購買者,歡迎上本會網站下載訂購單http://www.nncf.org/foundation/medic_info.htm#7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會以〈印尼雅加達用愛彌補義診紀實〉勇奪「國際交流精采事件」票選第一名,http://www.taiwanngo.tw/story2_detail.asp?StoryID=301

總票數達4,101票,感謝大家廣為宣傳並踴躍投票支持。

這項活動除了讓一般民眾了解NGO國際交流事蹟外,也為各NGO爭取不少曝光度。


在全球化的時代,台灣的NGO要蛻變真正的INGO,仍有許多值得努力的地方。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繼續攜手同行,一步一腳印,邁向國際合作的康莊大道!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回報!


PS:我們印尼義診的相片亦登上新一期外交部台灣NGO電子報的報頭喔!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街頭上布置得五彩繽紛的聖誕樹,告訴我們Christmas即將來臨。最近基金會也收到來自我們菲律賓分會的小禮物:2009年的桌曆。菲律賓分會的執行長Mel E. Maranan表示,這本桌曆是他們特別製作來義賣的,希望能募集到更多款項來支持他們正在進行中的許多服務方案。由於菲律賓是亞洲僅有的兩個天主教國家之一,天主教徒佔菲律賓人口的83%,因此,這本桌曆也就以聖母瑪麗亞與耶穌基督為主題,藉以撫慰唇顎裂患者暨家庭的心靈,給她們力量,陪她們度過難關。



桌曆內頁欣賞





備註:本會的菲律賓分會於2006年3月13日正式取得立案證書,更多該分會訊息請見網站http://www.ncfphil.org/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早九點十分直飛柬埔寨的班機,載著「用愛彌補」義診團的成員七名,前往柬埔寨展開為期四天(12/3~12/6)的義診暨學術交流活動。

這次合作的醫院同樣為位於首都金邊的「國家兒童醫院」(National Pediatric Hospital)。從2000年開始,基金會與該醫院開始合作,協助培訓種子醫療人員,以及一年兩次的義診。持續到現在,國家兒童醫院的醫療團隊日漸成熟,更於2005年年底,和台灣的義診團合作進行第一次的外省義診服務,和其他地區醫院分享他們的唇顎裂醫療成果,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也看到基金會種子培訓的策略發揮了成效。基金會更嘗試在2005年年中開始與該醫院的小型合作計畫,補助當地貧困患者手術期間生活費、就醫交通費,以及醫師手術的獎勵金,成效相當良好。

這次義診,柬埔寨方面主要為Dr. Long VannaDr. Vuthy Chhoeurn負責,此兩位醫生均曾來台到長庚顱顏中心學習,回國後已能獨當一面進行手術,唯若遇到較困難的個案,則會留待台灣義診團協助。也因此,義診團到柬埔寨的主要重心已從義診手術,逐漸轉移到學術交流活動。此一良性發展亦為義診團隊所樂見!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尼義診團] 第七天:尾聲。



出發前帶了一本書,一直到回程飛機上才看,太驚訝了,因為這本「追風箏的孩子」,裡面主角哈山就是個唇顎裂的孩子阿。我邊看邊抹眼淚擤鼻涕,隔壁那位很想把看完的報紙塞給我的台客歐吉桑,應該相當納悶吧。



2008年10月25日晚上八點,回到中正機場後,大家在桃園、林口、台北紛紛散去;我還會再見到你們任何一個人嗎??… 而世界太大。

也許有一天,米真的會厚著臉皮去長庚找羅主任、茺哥、唯農打個脈衝光,再車到台中介紹正妹給蔡醫師,或者在長庚某個分部,跟淑芳、金雀、傲霜、展儀相遇時大叫,去慈濟時遇到小白兔,在
2010年旅行時,遇到也愛趴趴走的Raymond。或者再再那個義診團,遇見精力無窮的王姐和熱血Leo. 或許也會在那個慈善活動裡面,看見扶輪社施社長接受訪問,看見夫人Vicky的美麗身影。


↑大家的簽名紀念。回來後仔細看才發現,茺哥的簽名是簽成一個耳朵哩,不愧為台灣小耳症手術的第一把交椅。



而關於那27個孩子,我是再也沒機會見到你們了,但對於曾經見證你們生命改變這件事,自然會在我心中發芽,雖然我還不清楚這東西之後會長成如何模樣。




我們型塑了這一路上我們遇到的人,但,在任何一段人生裡面,我們總是互相影響著: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是因為你們。而與其說,義診團修補了那些孩子,還不如說,義診團強化了我們心中,堅實美好的部分。


謝謝你們給我的所有體驗。謝謝你們,在雅加達的每一天。





★全部圖文轉載自印尼義診隨團blogger阿曼的文章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尼義診團] 第六天:所謂信仰。



義診進入到第六天,今天沒有手術了。






   


最感人的應該是看到長長一排人龍(手術患者與陪伴他們的家人)走向感恩茶會會場時,原來這四天的27場手術,不止改變27個人生,也從此改變了他們親人的生命。

手術室裡面完成了好幾個顎裂手術的唯農說,很難想像這些剛開完刀的孩子這樣乖巧,乖乖的讓大人帶來會場,不哭鬧,他說換做在台灣,手術完前幾天孩子大半一直喊疼哼叫不停。我不住想著:是阿,他們一向比我們還要堅強,比我們更坦然的接受命運。


 




↑感恩茶會前,針對雅加達中央醫院醫師的研討會,分享相關顱顏手術的資訊與技術:演講者是羅主任和茺哥。









↑感恩茶會時共有17家雅加達媒體採訪,這是陪同此次義診團來訪的和平扶輪社施社長,接受媒體訪問畫面。









↑感恩茶會會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布置了氣球、還準備禮物,讓醫護人員送給每一位孩子。

早上是羅主任和陳醫生的演講分享,之後就是這場是病患、病患家人、醫護人員、基金會社工人員、扶輪社,眾人相聚的感恩茶會。美麗的、閃光燈啪啪啪猛照的Enrina醫師上台演講,本地扶輪社熱心美麗的Rosi,也上台說明她們在印尼做的事。










↑抱著孩子的母親、外婆,這時候終於有了笑容。

羅主任後來說:當時場面人潮洶湧混亂,但有好幾位母親抱著孩子,默默的害羞的走近他身旁跟他道謝致意,語言不通沒有關係,我們全都了然於心了不是嗎。




 





那時候非常感動,還蠻想流淚的,就是:阿,世界上有六十億人口,有這麼一小群人努力改變幾十人的生活,雖然那比例看來微不足道,但過程中:所有付出者與獲得者的生命將不再相同。

 

而從此以後,這些參與者也將影響他人,那些無條件的付出能不能回到施予者身上,已經不重要,這些患者與家屬,還有過程中深刻參與的人,將來也會變成一個無條件付出者,散落在這個星球上,一小撮一小撮的善意終將連成線,線連成圓,進而改變整個世界。


我始終這樣相信著,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熱情、還有無條件的善意、跟無私的分享。

這樣年紀,還這樣天真的相信著人性,陳狗說米沒這麼笨,呵呵是阿,這大概就是我,面向世界大步行走的方式。



↑一字排開的此次印尼義診團團員與當地醫護人員代表。

也因為這次的成功經驗,讓原本還在猶豫是否要在當地成立顱顏中心的中央醫院院長,決定吸取台灣長庚顱顏中心的經驗與技術,宣佈成立當地顱顏中心,嘉惠印尼千百個唇顎裂患者!

原來我們拋出的每個微小善意,都會被牽引到豐美之地阿。

 
★全部圖文轉載自印尼義診隨團blogger阿曼的文章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尼義診團] 第五天:醫生終於拉肚子。

 

今天又是一整天的開刀日,最後一天了,今天一共完成九個手術,其中六個是由台灣團隊完成的。晚上則是扶輪社招待的晚宴。

 

    


↑今天是手術日的最後一日。也是當地唇顎裂孩子最後機會,能免費接受唇顎裂手術。這天手術前,看到很多在等待的母親和孩子,中間那個特別嚴重、穿粉紅色小衣服的雙側唇顎裂患者,我們到的第一天,她就已經出現,但因為感冒無法進行手術...今天最後一天了,小女孩兒終於好些。


今天在最後一台刀,見識到了羅主任修補唇裂的功力。

 


主角是一個七歲,單腿,唇裂+顎裂的陽光男孩,母親說他會游泳、爬樹、雖然在家排行老二但單腿跑起來比老大還快,他喜歡唱歌,以後希望能當一個音樂家。母親則只希望兒子能在手術後有個正常模樣,「she wants him to be normal.」,只要跟其他孩子一樣就好了,是這群患者父母對孩子的最大盼望。

但我還看到了,從男孩身上看到了,看到每一個生命本質:想要表達自己的強大能量,這是外型或器官上的天生缺陷也不能阻擋的!



當男孩母親說孩子喜歡唱歌(唇顎裂的孩子唱歌,那難度應該跟一般孩子不太一樣),訪談中,基金會執行長鼓勵他唱給大家聽,一番跟媽媽的討價還價後,男孩害羞但乖巧的開始哼起歌~~

看羅主任為愛唱歌的小男孩重新創造嘴唇非常有趣,基本上得先打破,之後才能重建。  

歪斜腫脹一邊的肉片,在手術刀的牽引上,有了新的位置,如何確定這樣血肉模糊一片,之後可以長成完美的唇線?光這點我就想了很久;主任不只幫男孩重做嘴唇,也順便幫他歪斜的鼻子找回平衡的點,只不過一堆鋼線拉來拉去然後兩側鼻翼就直了正了。


看外科醫生操刀,覺得羅主任縫線的時候,手勢特別優雅、如行雲流水一般,電影裡面的『剪刀手愛得華』也不過如此,反正手術刀好像天長在他手上一般。 


護士非常有趣。



↑這裡手術與手術間的換台耗時很久。於是昨天開始開始拉肚子的唯農在打盹,開刀房護士和麻醉護士,則窩在迷你休息室歇腿聊天。

這群女孩每個人的個性似乎都比醫生鮮明萬分,搞笑的、大辣辣的、小家碧玉的不管哪一種全都細心又眼觀八方,常常醫生一個眼神、甚至連眼神都不必丟、經驗老到的護士已經知道他要什麼,器械已經就位。護士其實比醫生辛苦吧,因為護士開刀前中後段時間都要忙。



↑每次手術完成後,就是麻醉醫師和護士上場。麻醉當然是個專門技術,針對這些唇顎裂的年幼孩子,麻醉劑量拿捏很關鍵,孩子手術結束後就得催醒,所以時間掌握同樣重要。

這天眾多醫生和護士腸胃不適,好啦,米是鐵胃。在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義診時,腸胃難免是第一道考驗。事實上,我們手術最後一天,才知道某些患者其實本身已經是結核病患者,大家開玩笑說:早知道該帶N95(口罩)來的….但這孩子據說有接受治療了,大家也就繼續上場,「絕對不會因為任何事而中斷醫療」。記得是Raymond笑說:這次還算「手術前」有知會,去義診時更多時候,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既然如此,也好。



↑唯農拉肚子整天沒進食,一過一上開刀台就生龍活虎,然後一下台就猛找地方睡。
 
醫生在開刀時候,是沒有生病權利的。羅主任說:曾經有醫生生病,但還是照原訂開刀時間進行,然後邊動手術邊給自己吊點滴。這天唯農因為腸胃不適,早餐和午餐都沒進食,但還是上刀,他大概快累死了,但幸好年輕身體還算能撐,不過也看到Raymond迅速補位,看到整個醫療團隊互相支援的戰力。



唯農主刀時,很容易辨識,因為床腳是他的單眼數位相機。



↑Enrina主刀時,床腳放了一個髒髒的小熊,米一直對著熊猛拍,旁邊印尼醫護工作人員猛偷笑。是孩子離開母親時候,緊握在手中最親愛的小熊嗎?孩子母親沒辦法進到手術室,就拜託護士小姐幫忙帶進來,阿希望之後記得還給小朋友。



晚上是扶輪社的晚宴,他們很客氣多禮,準備了節目和禮物給大家。感謝台北和平扶輪社主辦,跟其他多家扶輪社協辦,他們總共募捐40萬台幣,做為這次義診費用。但願這樣的義舉還會繼續下去,讓台灣這塊傲視全球的技術可以在各國開花結果,讓長庚顱顏中心的團隊,像羅主任這次帶領的菁英們,把火種傳遞下去,讓更多貧窮的孩子在短短一兩小時內,改變一生命運,找回尊嚴。



★全部圖文轉載自印尼義診隨團blogger阿曼的文章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尼義診團] 第四天:魔術師的手。


今天是手術的第三天,明天還有一天。

今天一整天都待在開刀房,從早上九點半到傍晚六點。血肉模糊、割骨或任何修補都嚇唬不了米,事實上,人體本就血肉之軀,本來昨天有機會到停屍間一探,看陳醫生(以下簡稱茺哥)進行屍體解剖做耳朵模型,但他最後還是覺得除非必要,還是不要在場較好,茺哥笑笑的說:畢竟對一般人來說,這些印象可能會延續一生。 


屍體真硬!茺哥做完屍體解剖跟模型後宣佈這件事。在台灣屍體捐贈給醫療單位還是少見,一般來說少有機會,但在這裡,屍首三日內沒有家人認領,便會送來醫院。他說這天一下午在停屍間,便有三具屍體送來。


   


↑這裡是開刀房旁的小小休息室。左圖是台灣帶來的三合一咖啡,真善良阿護士們,當大家準備的。這邊手術房休息室很小(最右圖),那沙發大概坐三個人就滿了,然後原來放在櫃子上的紙杯都是用過的,於是好幾天都跟大家共用紙杯...


↑Raymond很認真在開顎裂。


今天看了幾個唇顎裂手術,也幾乎全程看了小耳症的手術。小耳症所需時間更長的原因,今天終於體會,因為得從同側肋骨割下四塊軟骨。恩啊,他們在割的時候我在旁邊很認真的研究:肋軟骨很白,大概跟喝大骨湯的時候看到的豬骨差不多顏色。

備註:以下文章有患者取出的肋骨,雕塑成耳朵的照片,請自行決定要不要看...


 


↑茺哥在用肋骨雕塑耳朵中。神奇的部分在於,茺哥可以在兩小時內,把這幾塊肋軟骨(兩根約六七公分的細長條,跟另外一條H形狀多角的軟骨),組合修整連結雕塑出一個耳朵!

細節不用多說,但的確要花很多功(小時候若有用皺紋紙做過康乃馨的人應該都知道),這簡直不是醫學,這是藝術創作領域,如果醫界有所謂創意總監藝術指導的位置,那這位冷面笑匠茺哥當之無愧也。




↑小耳症手術進行時的大開刀房,因為得做兩個手術,一個在耳朵,一個在肋骨,所以也需要更多醫護人員的樣子。用肋骨雕完耳朵後,剩下的肋骨屑屑,會再放回肋骨原開口處。"從妳身上取下的,必歸於妳"...這樣的註解,很適合這樣的手術。
 

後來聽淑芳說,茺哥當時提到燈光不夠,所以幾乎是憑著意志力完成的,因為小耳症手術是極度耗費眼力的工作阿。

可以在手術前被多問幾句就嚷嚷:不會做不會做的任性醫生,大概也不是太多。但即便現在,我還是非常震撼,關於他們的冷靜耐性和對完美的堅持。

 

   

 

↑在開刀房待久了,就會東晃西晃找角落跟小物看。印尼中央醫院的開刀房都舊,所以房間裡面有各式各樣古老感覺的器具,比如說最右圖的電燈按鈕。跟櫃子上,不知誰放的工具書。

 



不像小耳症手術一開就六到十個小時,一天一場,唇顎裂手術則是一個接一個做,醫生們也沒有貴賓室可以休息,於是空檔時間就蹲在旁邊打盹,真的很辛苦阿各位。


後來問羅主任,問他整型外科跟其他外科有何不同,主任也說:創意。我深感贊同,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機器能夠替代整型外科醫生來修補上帝造人時遺漏的缺口,在這個類別,你的表現影響的不是誰的財富,而是誰的一生阿。 


難怪這樣的想法老是環繞:作為一個商業機制下的行銷人員,跟醫護人員相比,我對世界對人類的貢獻真是慚愧的少。

 

   

 

↑每一次中午過後,本地醫護人員來宣佈中午便當菜色時都很有趣,這天的便當是拌面。最右圖是手術房的大燈,很像看牙醫時候的燈放大版。

 


 

進入手術室前,看王姐跟扶輪社的當地代表Wati聊,看她帶來的一位唇顎裂病患,一位男士,已經結婚生子,工作是修改衣服,最多一天可以掙到十美金。他的家人其實非常反對他接受手術,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鄉下家人還是怕萬一有個閃失,他自己也難免忐忑,但Wati說既然如此不用擔心,你來手術吧,然後你一週沒收入沒關係我補錢給你。 


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姐不斷提醒她,錢要花的有意義,贊助金額並非只看整體病患數量,還要看手術過後的質是否符合期望,每一個被贊助的醫生或團隊都應該受到監督,她必須確保他們贊助的義診經費都的確發揮功效。因為聽wati說來,不少人其實抱著騙錢的心態來的。

 

所以慈善機構或基金會,的確需要管理者自發性的監督,否則任何狀況都有可能發生,大多數時候,我們捐錢了,但我門不太介意用在哪裡,怎麼用,跟用完之後的改變;只有當捐款人更關心捐款結果,我們才能確保資金和資源有被善待。

 


 

↑茺哥用肋骨雕塑出來的耳朵,與旁邊用色筆描繪出來的正常耳朵,一模一樣阿。妳能分辨那個是那個嗎?

很難但很想表達,我對這群整型外科醫生和護理人員的感佩之心,你們大概習慣了這些事,但這些對我來說的確相當震撼….學當醫生有年齡限制嗎?現在開始會被嫌老嗎?好拉好拉我說說而已。


 
★全部圖文轉載自印尼義診隨團blogger阿曼的文章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尼義診團] 第三天,父親的眼淚。



這天,除了小耳症的女孩外,還有一對孩子正在接受手術的父母,也接受了基金會執行長王姐和熱血Leo的訪問。




這男孩唇顎裂症狀特別嚴重,其實是曾經手術過但後來裂開,裂開會造成附近組織纖維化,讓下一次重建手術更加困難。拍照的時候,逗他幾下這孩子便笑開懷,那笑容原本應該完整燦爛。



↑爸爸似乎有雞胸(殘障人士),兩人都35歲,這一歲半的小孩是他們僅有的孩子(若以當地這對父母年齡看來,這孩子應該得來不易)。爸爸平日以賣脫鞋為生,一個月收入約70美金,母親是家庭主婦。這孩子唇顎裂特別嚴重,特別是去年已經動過刀,但因為開刀的地方裂開而失敗,據說可能因為小男孩當時老是大哭,哭到村裡十戶人家都跑來看啥狀況;會影響患者傷口癒合原因不少,但大哭是其中之一。小男孩走路還得扶著牆壁,而且無法說話(事實上,這樣的病患的確有些音沒辦法發)。


王姐很有愛心,她不斷的想要告訴這對父母術後的照護方式,還提醒他們,語言能力是需要後天父母教導,不是小孩自然而然就能學會,王姐進行患者與家屬訪談時,都會問說這孩子手術後有啥特別期望,關於夢想,這題也是米想問的。

 

儘管這幾次訪談聽下來,發現不管病患本身或是父母,都只是單純的期盼:手術後能如同常人一般生活就好。我聽到所謂宿命,也驚訝他們對於命運的逆來順受,他們瞭解關於手術關於復原得耐心等待,覺得一切應該不會再壞,也許對於這樣的手術有很多的疑惑惶恐,但他們並沒有表現出來。


這個手術難度高的孩子開刀超過三小時,當其他孩子的手術大約一小時多就結束。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在開刀房外看見正在等待的孩子爸媽,爸爸靠在牆角擦眼淚,很想過去拍拍他的肩膀:「嘿,沒事的,這孩子即將擁有全新人生了呀,因為病房裡那些層層疊疊的守護天使們。」



手術結束後,上圖這個負責把孩子催醒的當地護士,非常溫柔,我站在他們面前觀察許久,孩子應該還在昏沈中,邊哭泣傷口還不住流血,護士一直低聲同孩子說話...這個護士讓米想起每一位母親。



也跟著羅主任去探視昨天手術到一半就喊停的病患,這個孩子應該手術期間身體有些狀況,所以只有開完顎裂手術,而沒有進行到唇裂的修補,真是遺憾,接下來孩子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會有第二次機會。義診結束後,我問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事,淑芳嚴肅的說:她最遺憾這個孩子唇裂手術沒有完成。


 


中午吃的蘇門達臘菜很有趣,但會不會辣的菜多到too over,那些成堆的小菜,沒有吃的會不計費...但就表示,我們桌上有很多被大家口沫橫飛噴過的小菜...



↑晚上吃沙爹,媽威真好吃這次,但很甜。



★全部圖文轉載自印尼義診隨團blogger阿曼的文章


ncf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